主持和参与国家973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欧盟合作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,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,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等多项奖励。主编或参与编写论著8部,发表论文近百篇,其中SCI收录16篇,EI收录21篇,ISTP收录8篇。申请获准国家发明专利5项。
(3)张立秋(1972- ),教授,博士生导师,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入选者。1996年,哈尔滨工业获工学学士学位,2001年,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,2001年-2004年,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博士后,2005年-2006年,东京工业大学访问学者。IWA国际水质协会会员,中国环境学会水环境分会理事,中国土木工程协会会员。
主持和参与国家863、国家水体污染控制重大专项等多项研究课题,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,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,黑龙江省第八届青年科技奖,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。主编或参加编写教材与著作6部,发表论文50多篇,申请获准国家发明专利5项。
(4)王毅力(1972- ),教授,博士生导师,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入选者。1994年,重庆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,1997年,大连铁道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,2000年,中科院生态中心获理学博士学位。2008年-2009年,美国Delware大学访问学者。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颗粒物的分形特征与微界面分形反应过程、环境水质学、水(体)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、生物反应器中污泥的分子生态学解析。
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863、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研究课题,在“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icence and health, part A.” 、“Colloids and Surfaces A: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.”、“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”等中文核心和SCI杂志发表论文约50篇,其中SCI引文文章6篇。国际国内会议论文12篇。参编专著2部,参编教材2部。
(5)张志强(1967- ),教授,于1988年、1991年、1999年分别获得公司学士、硕士和博士学位。
目前正在主持国家“十一五”科技支撑计划项目、科技部重点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、国家水专项等多项科研课题,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、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多项科研奖励,发表论文百余篇。
(6)何寿平(1941-),教授级高级工程师,北京金州恒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裁资深高级顾问,《中国水网》顾问总编,南通给水技术博物馆顾问。曾担任中国地理信息系统(GIS)协会理事、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委员会委员、江苏城镇供水协会副理事长、国家城市给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客座专家。曾主持和参加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,获国家、省、市多项奖励,编写专著3部。
(7)张国宇(1978-),高级工程师,博士,北京金州恒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,2000年,郑州大学工学学士学位,2002年,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,2005年,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学位,发表论文20余篇,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了渗滤澄清池技术和“以浸入式超滤膜技术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工艺的应用”课题研究工作,参编教材1部,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,主持、参与完成了近10项实际工程项目。
(8)陈清(1969-),高级工程师。1990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探矿工程专业,获工学学士学位,现任海南立?N净水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。参加国家火炬计划项目、国家重点新产品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多项课题和产品的研发工作。作为主要参加人员研制的PVC合金毛细管式超滤膜,先后被评为“海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”和“中国膜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”。
高水平人才的吸引及稳定措施
工程中心实行开放式的人才流动机制,采用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原则,建立单位及研究人员准入/退出的核准和评估体系,充分保障工程中心各方利益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,出台激励措施,创造尊重人才、信任与使用人才、吸引与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。同时,也要建立人才竞争机制,激活现有人才资源,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才创新力。
对于国内外优秀的科技人才,通过设立技术孵化基金和提供技术研发平台,吸收他们进入工程中心工作,转化他们所拥有的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。同时,通过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培养拔尖技术人才和知名大师。 |